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跨境购物,但是迫于物流的费用和时间上的压力,许多人都不得不忍住购物的欲望。不过,有一家公司,将目光盯向了游客旅行箱的空隙,或许“带物”将会成为物流的下一个窗口。
2015年中国跨境网购交易规模接近1万亿元,由海外发货的订单往往选用5-14天送达的国际快递,物流慢的问题难以解决。
而寻找专人乘客机将包裹带到目的地的方式,则可以将送达时间缩短至1-3天,事实上,诸如UPS和DHL等国际快递公司皆有此业务,称之为"Hand Carry Service“或“On Board Courier”(中文为“专差快件”),较大的服务商年营业额在5-6亿美元。
Airmule则希望以共享经济平台的方式,匹配供需双方。由寄件人发布任务,接受任务并且审核通过的人即可成为这次任务的“邮差”,把包裹带到目的地。
据该公司创始人Sean Yang了解,做美国至中国业务的转运/快递公司年营收有11亿美元,Airmule以这些公司作为接单渠道,从贵重、紧急件做起,并在机场边上建设小型仓库,使邮差到库取货、完成最先一公里;最后一公里则由Airmule接到包裹后通过国内快递完成。
运营4个月后,平台已经有3000个“邮差”,约300美金/箱的客单价,每周可以完成30-50箱交易,毛利50%。
Airmule切入中美线路国际快递的子集,这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市场,且Uber、滴滴已经证明此类共享经济平台很容易走向职业化,Airmule的目标市场其实很大程度取决于存量市场有多少On Board Courier。此外,其也面临与同类竞品Grabr(共享代购、交付)和传统专差快件的竞争。
SeanYang未来打算扩充全球市场和次日达服务,提升利润空间和目标市场范围,以此把业务做大。目前其团队已有7人,Sean Yang有超过10年国际快递物流经验,曾在美国陆军负责物流、后勤,担任过eBay洛杉矶地区Vendor Embassater,也曾经营跨境电商。
该公司于2015年11月开始启动,曾获得50万美元天使投资。
泽万观点
共享经济是目前针对C端最流行的运营方式,Airmule通过旅行者的接单与购物者的收单,达成协同作用,最终利用旅行者旅行箱的空隙完成购物。这是共享经济最典型的模式,费用便宜,时间方便,在一定程度上对双方都是有较多实惠。
不过共享经济最大的问题在于责任制度,如果运送货物在中途出现问题,该由谁去赔偿?谁又该负责审核?如果Airmule还要安排审核人员,这将极大的限制Airmule的运营范围。如果通过保险公司,那么Airmule运营需要各地保险公司的配合,而目前针对此类行为还没有相关保险产品产生。因此,Airmule的运营模式虽然非常有创意,但是实际运行起来将会有一定的难度,投资者应谨慎关注此类共享经济公司。